眼里有光的孩子丨道阻且长,好奇与热爱带我去远方
“
今天,我们想分享一位零一预科生的故事。
上面这个留着利落的短发,笑起来很腼腆的阳光女生,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零一学院首届预科生王若男,也是深圳中学一名准高三学生。
这张照片定格了她去年参加暑校线下报到的开心时刻。在这之前,她没有想过自己能真的进入暑校环节并成为预科生,这一切很惊喜。而其实,她和其他入选零一暑校的孩子们一样,用院长郑泉水的话来说,“是眼里有光的孩子 ”。
XINSTITUTE
01
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若男是个从小就喜欢钻研和观察的孩子,爱好之一是看书,什么都看,最近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就找相关的书来看,参加过的实践和比赛也五花八门。
初中的时候,她参加过全国环境地图绘制比赛,为了画学校附近十字路口的地图,她站在炎炎烈日下统计来往车辆的数目,观察红绿灯的变化规律,然后认真分析、总结,就改变路口交通拥堵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绘制了一幅环境地图,作品在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环境地图展示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通过观察并记录肾蕨的生长过程,她获得了植物观察笔记比赛一等奖;和小组同学做《红树林的生态环境与保护》的调查报告在广东省地理科普大赛中获奖;
王若男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高中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学校的生态大棚里能设计哪些节能、高效的装置;还有一些有趣的社科类课题…
她还是个喜欢跑老师办公室的学生,若男妈妈告诉我们,“学校老师说她好学敢问、有想法有毅力,经常下了课就去办公室找老师问问题,上初中的时候能问到高中的知识点,有时候甚至也会难住老师”。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好奇心,若男初次了解到零一导学课,便迅速被吸引了。“有微纳、生物还有信息各个领域,讨论的问题都很有意思,想着能拓展自己的眼界、学习知识,所以立刻报名了”。
导学课的内容相比课堂知识是超前的,但是对于若男来说是极为有意思的挑战,遇到不懂的知识便去查漏补缺,跟着老师的步伐一步步深入,完成项目报告,一路“修炼升级”,最终收到了入选暑校通知。
在刚开始的X-idea环节里,有许多院士级导师和行业大咖带大家了解前沿领域大问题,“同时,我还掌握了检索、阅读论文的技能,经历了在短时间内和小组同学一起头脑风暴、合作完成项目的烧脑刺激体验”,若男回忆道。
“除了知识技能的提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中林院士分享的一个小故事,他说自己在研究摩擦起电现象时,同事们都劝他应该去研究量子力学这样的热门方向,并戏说道‘This is not Physics’,但王院士立刻回应‘But tell me what is Physics’。他的故事仿佛现身说法,告诉我们科研的目的不在于追逐热点,而在于探索未知”。
X-idea线上课程
那一刻,内心像是被击中,若男感到深深认同:最重要的是跟着自己的内心走,带着好奇与探究热情一路前行。
于是,在线上两周X-idea课程后,这个怀着无限憧憬的小姑娘,与来自全国顶尖中学、大学,同样经过层层遴选、饱含创新热情和天赋的一百多位同龄人相聚于深圳,在零一学院开启新一轮挑战和探索未知之旅。
02
探索未知,道阻且长
这个5600㎡的开放智慧实验室——崭新、开放的实验空间,精密、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同学们瞪大了双眼——将是他们大展拳脚的地方。
猫头鹰开放智慧实验室
经过前两周线上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对彼此已经非常熟悉了,第一天来到学院就像是一场大型“奔现”。
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于是小伙伴们迅速进入状态,抓住问题便能滔滔不绝讨论起来,每个实验室的气氛都极为热烈。
基于自己的兴趣,若男加入的是Track3——华大基因团队领衔的生物方向。她认为生物及其演化过程是非常精妙的,人本身也是一种生物,探索的过程也是认识人类自己的过程。
零一学院2021暑校:Track3合影
这整片落地玻璃背后就是Track3的实验室。在华大老师们的带领下,若男和同学们尝试做单细胞测序实验、人基因组检测实验等等。
刚开始,会经常由于操作不熟练导致大部分样品不合格。“当其他Track的同学已经休息的时候,我们还在做实验;我们休息的时候,脑子里还惦记着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若男说道。
但是最具挑战的是ORIC阶段,经过前面X-idea课程的启发和SRT阶段研究训练的积累,同学们要自行成立研究小组,提出想要研究的课题并进行后续实验。
由于小组人数太多,若男和几位小伙伴决定单独成组,又碰上课题和其它小组撞了,所以进度稍有落后,直到最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才刚刚确定好研究课题。
这个课题有个极有趣的名字:失“蒜”计划,研究的是陷阱囊泡对缓解病毒感染人体的作用。
“我们组几乎进入了疯狂的状态,白天在实验室,晚上回去也要跟队友一边啃窑鸡一边看文献,为了半夜不犯困,几个人一起高唱智利红歌《团结的人民永不被击溃》”,回忆到这里的时候,若男会开心地笑起来。
暑校期间,王若男和团队小伙伴一起做课题报告
暑校结束,若男回到学校之后又找到几个同样感兴趣的小伙伴,计划继续暑校中没有完成的另一个实验。她们不仅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华大基因的孙海陆老师、赵天晨老师也鼎力支持,继续指导大家实验,为了第二天能得到实验数据,她/他们在圣诞节的晚上一起加班到凌晨3点。
返校后,找小伙伴们继续实验
反复几次实验,数据并不理想,实验并没有成功。
但创新、科研就是这样,“万死一生”,没有不经历失败的成功。也许,下一次,就对了呢?
在暑校中,有太多这样有梦且执着的孩子们,四周时间未必真的能研究出什么,大多数是反复迭代,不断离正确的方向更近一些,有的甚至在暑校结营的最后一刻还在坚持第22次实验。
正如若男所说,“但这一切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科研梦的种子,也打开了一扇通往目标的窗”。
那一盏盏到了放学时间仍在黑暗里独自亮着的灯,那一排排被用到疲倦的试管和移液枪,那一块块被涂涂写写、擦掉又写满的玻璃白板,无不承载着这些孩子们小小的科研梦想和无限热情。
有梦想才有远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03
离梦想更进一步
“这是我参加过最有意义的活动”,若男在一次分享中谈到自己参加零一暑校的感受。
有一回,她和小伙伴对试剂使用流程中不理解的部分提出了问题,为了解决自己的疑惑,她们在实验室加班熬到很晚,也从中体会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在这里(零一),知识不是必须接受且需要熟背的考点,也并不会因为考试不考而失去探索的意义,我们可以抱着批判性的态度质疑并设计实验,检测该流程是否行之有效,也可以在失败后提出新方案继续探索,这种不受限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和小伙伴们对实验流程提出疑问,并自主探索
她也因为和小伙伴之间的交流碰撞变得更加包容开放:“以前我会按照评价指标评估一个idea的质量,分清高低对错,遇到不同意见也会极力证明自己想法的正确和优越。后来我明白这实际是一种对比、竞争心理,它更适合有固定答案的题,而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是可以用多角度、不同思考方式考量的,绝不是简单的评价体系可衡量。而且,当我开始欣赏、理解别人的想法时,自己也会产生新的想法,这样有1+1>2的效果。
我还收获了珍贵的‘革命友谊’,一起吃一起玩、一起思考社会与人生、各自分享理想并为之奋斗,这才是闪闪发光的友谊啊!”。
若男妈妈告诉我们,暑校结束后,若男经常向亲戚朋友们分享自己在零一的经历,并且感觉她对自己目标更清晰了。
“她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从小看科学家的励志故事,便觉得成为科学家造福人类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成为科学家是她的梦想。有了远大理想,她在学习中不断明确目标,不断用高要求激励自己前进,中考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深中。现在,零一让她有机会在应试的框架之外,充分拓展自己的兴趣,绽放潜能。她说希望通过明年高考进入清华钱班,离自己的科学梦更进一步。”
提到自己的梦想,若男会忍不住腼腆一笑,觉得自己离目标还是很遥远,但至少已经明确方向,提前为之做好准备,“而不是等我离开大学,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才顿感迷茫”。
若男身上有现在诸多年轻人少有的清醒和坚毅,太多人困于传统竞争体系中,忙于追赶,却忘了想清楚自己到底为何出发、要去何方。
分享的最后,若男说自己只是一个很幸运的遇见了零一的人。因为当她在学校里和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时,她看到了如她一般热情、有想法,一样 “眼里有光”、对探索未知充满渴望的小伙伴,所以她也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小伙伴参与到零一培养体系中。
是的,我们希望并正在努力推广零一模式,让更多像若男一样“眼里有光”的孩子们,有机会充分绽放创新天赋,离梦想更进一步。
帮助你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零一的梦想。
往期推荐 ●●
// 1
// 2
// 3
深圳零一学院
零一学院传承清华钱班十二年的探索实践,走出清华校园,面向更广泛的青少年学生群体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陪长。在学生完成所在大学学业的同时,让他的创新天赋充分绽放,有机会成为能够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世界、创造未来的世界级科学家和创新家。2021年7月,全新机制的零一学院成功试航。